大面积脑梗塞的相关知识
大面积脑梗塞是指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的完全性闭塞所引起的大脑半球大部分脑组织缺血梗死,其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伴严重的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类似急性脑出血。
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治疗矛盾性大、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等特点。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在发病初病情尚轻,在治疗期间逐渐恶化而出现大面积脑梗塞。此时的意识障碍可较轻,若在原梗塞基础上缓慢再融合成的大面积脑梗塞,甚至肢体功能影响亦较轻。
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 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时,与脑出血酷似,给诊断带来困难。头颅 CT扫描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若无条件作CT时,以下几点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1)大面积脑梗塞常有脑血栓病史,在发病前数日或数周常有一侧肢体乏力、麻木、头昏等前躯症状。
(2)起病于劳动、排便、饮酒、激动时,脑出血可能性大,传统观念认为脑梗塞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3)脑出血病人70%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绝大多数在病初即有血压明显升高;大面积脑梗塞多无类似现象。
(4)脑出血病人起病时,就有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大面积脑梗塞颅内压增高出现相对较晚,多呈进行性加重。
(5)脑膜刺激征,脑出血多见,而且出现得较早;大面积脑梗塞一般不易查出,或出现较晚。
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治疗的关键是控制颅内压,降低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促进病变脑组织功能恢复。可及时给予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和激素等治疗。亦可酌情给予脑细胞活化剂。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经过1~2周治疗后,若病人意识障碍消失,颅内压已恢复正常,可给予血管扩张剂药物。但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血管扩张药药物一定要掌握用药时机,不能盲目使用,不能使用过早,否则,将会产生“盗血综合征”,使病情加重。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