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由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不溶于水,在血液中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与特殊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这样血脂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一、脂类的结构与功能
(一)胆固醇
胆固醇最早由动物胆石中分离出来,是具有羟基的固醇类化合物。所有固醇(包括胆固醇)均具有环戊多氢菲的共同结构。在人体内,胆固醇主要以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形式存在。胆固醇具有下列生理功能:(1)细胞膜结构成分;(2)合成类固醇激素;(3)合成胆汁酸。
(二)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TG)是甘油分子中的三个羟基被脂肪酸酯化而形成的,国际命名委员会建议使用名称为三酯酰甘油(triacylglycerol),但由于人们已习惯简洁通俗的名称,故仍保留沿用甘油三酯。甘油三酯具有下列生理功能: (1)供能和储能;(2)作为结构脂质的基本构件;(3)参与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
二、脂蛋白结构及其代谢
应用超速离心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在临床上以LDL和HDL最为重要。各类脂蛋白的主要成份、来源和功能列于表1。
脂蛋白的特性及功能
分类
|
主要脂质
|
主要载脂蛋白
|
来源
|
功能
|
乳糜微粒(CM)
|
甘油三酯
|
B48、AI、AII
|
小肠合成
|
将食物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从小肠转运至其他组织
|
CM残粒
|
甘油三酯、胆固醇
|
B48、E
|
CM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将胆固醇释放至肝脏;可能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甘油三酯
|
B100、E、Cs
|
肝脏合成
|
转运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经脂酶水解后释放游离脂肪酸
|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
甘油三酯、胆固醇
|
B100、E
|
VLDL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属LDL前体,部分经肝脏摄取;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胆固醇
|
B100
|
VLDL和IDL中TG经脂酶水解后形成
|
胆固醇的主要载体,经LDL受体介导摄取而被组织利用,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最强,与冠心病直接相关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磷脂,胆固醇
|
AI、AII、Cs
|
肝脏和小肠合成,CM和VLDL脂解后表面物衍生
|
促进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移去,转运胆固醇至肝脏或其他组织再分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与冠心病负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