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ENGLISH
  加盟热线:400 021 5919
 
 
 
中风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 > 中风介绍

认识中风,认识中风的治疗

    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3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在现代医学中中风后遗症包括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种,主要表现为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

    有哪些人容易得中风呢?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肥胖,无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父母有类似病史者等。 临床所见,大部分的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预兆,比如:(1) 眩晕,心悸。(2)莫名其妙的舌头僵硬,说话不利索 。(3)指端或肢体局部麻木,或行动不听使唤,比如手里的东西会突然掉地等。如果您具备以上九条“易得”因素当中的一项或几项,又出现上述症状,那一定要高度警惕了,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时处理得当还是可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很多中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持有悲观失望的态度,非常不能接受自己一下子变成瘫痪,特别是伴有失语的患者。“情绪中风”也随之而来,或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这对病情相当不利。其实,中风后如果治疗得当及时,使髋、膝、踝、肩、肘、腕各个主要关节能恢复运动功能。再加患者能认真配合做功能锻炼,大部分人是完全可以重新生活自理的。

    其实,中风的病因既已查明,预防的法则就自然产生。对待此病,集古今养生之道为一点,那就是:制七情、节六欲以塞病源;谨起居、适劳逸以养五脏。这两句话是预防中风病的基本原则。具体地说,要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情感过激,尤其不要过喜、过怒、过忧愁、过思虑。临床上此类情感过激以致中风者屡见不鲜,老年人千万记住这一点。各种心理上的不平衡,都是中风的内在因素。

    2.饮食结构要合理,荤素搭配,提倡杂食。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的观点,对预防中风很有意义。

    3.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都是有害的,因此应避免这两方面的情况。

    4.烟酒对心脑之窍的损害是特别巨大的,它们常是中风的直接诱因,临床上非常多见。所以戒除烟酒对老年人意义重大。

    5.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中老年人应根据季节的变化,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服,防止受风着凉。

    6.对中风保持警觉也是很有必要的,要知道一般中风都有先兆。一旦发现头晕、手足麻木无力、语言不清等中风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去医院就医。
 
    针灸在治疗中风患者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中风的治疗,人们在认识上有许多误区。比如,一般人得了中风病,习惯上先经西医治疗一段时间,输液、吃药、打针后,到了半身不遂时才来看中医,寻求中药针灸的治疗。根据这样的思路,多少年来,针灸只局限在中风后肢体康复阶段的治疗,没能在中风急性期发挥作用,结果治疗起来并不理想,临床效果很一般。许多半身不遂患者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终生残废,教训非常惨痛。石学敏院士认为在中风发作的急性期,如能采用针灸疗法,对患者是很有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中风的技术也提高,不仅针灸治疗这种方法有效,临床上也研发新的治疗法,DELP血液净化治疗有一种有效物理治疗法,无毒副作用。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及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缺血性梗死治疗中的抗凝、降纤及血液稀释疗法等治疗原则。它能在两小时内迅速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甘油三脂等脂持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能全面降低高切、低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及脑组织供氧能力,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这就从理论上为脑梗死尤其是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方法且不受时间窗的限制。

 

0
浏览数:3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