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脑中风 脑血管病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700多万人,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50-200万人,70%为缺血性脑卒中,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致残和死亡的首位原因,2003年中国卫生部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显示,卒中患者的直接医疗服务达到 374.52亿元。尤其是对于重症昏迷、球麻痹、抽搐的病人,要保证呼吸道的通常和供氧。 (circulation):注意颅高压、脑疝、心源性、医源性(大量脱水)导致的循环障碍。
急性脑血管病的血压问题
调查发现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收缩压高于160mmHg的达到35%,舒张压高于90mmHg的达到52%。因此,血压的增高是一种较常见问题。管理血压也显得较重要。血压高从理论上讲可以保证脑的供血量,但是不能否定它可以导致血管痉挛,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
专家曾提出:急性脑血管病收缩压不高于220mmHg、舒张压不高于110mmHg可以不需要处理。 但是:对于非颅高压性的血压增高,只要不是过快、过度的降低血压,缓慢的将血压稳定到接近正常,对于治疗具有帮助。
血栓溶解治疗:
凝血酶抑制剂:肝素和类肝素。低分子肝素安全、疗效可靠,甚至国外报道在具有出血性梗塞的病人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纤维蛋白溶解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链激酶、蛇毒、蚓激酶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蛇毒,其降纤效果较好,但是要严格按照治疗的适应症:起病6小时内、没有出血倾向(注意脑栓塞病人有1/3以上者会出现梗塞灶的出血)。
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分析,溶栓治疗被认为是目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WHO的标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3~6小时,普遍认为是4.5小时以内,药物为r-tPA,剂量0.9mg/kg;
我国认为超过4.5小时,6小时以内都可用溶栓药物尿激酶(UK,100-150万单位)。
溶栓治疗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治疗时间窗:溶栓治疗适用于超早期病人及进展型卒中。发病6小时以内为溶栓治疗时间窗,超过6小时溶栓再通效果不好,而出血机率增大。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并经CT证实无出血灶后方可应用。溶栓治疗可并发出血的危险。因此,应用溶栓治疗应极为慎重。只能在严密设计和严格的适应症时,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现在认为适于6小时内的急性或进展性脑梗死,抗凝治疗可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减少血栓形成,但对已形成的血栓并无直接治疗作用,强调早期应用。可防止血栓的扩延,并适用于进展型脑卒中,尤其是椎-基底动脉梗死,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副作用主要为出血。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为降纤酶、巴曲酶(batoxobin)及安克洛酶(ancrod)。
脑保护剂治疗:
神经元保护剂在分子水平上起作用,旨在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阻断缺血后脑细胞坏死的不同机制,延长其生存能力,也可用于高危病人的预防,促进后期神经元功能恢复,达到治疗目的,是当今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