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ENGLISH
  加盟热线:400 021 5919
 
 
 
健康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管理

心源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防治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3%~5%,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50%。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王兴臣
建 议:

   (1)成年人(≥40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INR),范围控制在2.0~3.0;对年龄>75岁者,INR应在1.6~2.5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50~30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就应该抗凝,如无禁忌,首选华法林,但要一周抽一次血复查INR。如难以坚持,则口服阿司匹林。

    腔隙性脑梗死,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死灶直径小于2mm者,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病因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1、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2、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3、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4、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1、有效控制高血压和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能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控制吸烟、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等可干预危险因素;

    3、其他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如脉通等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盐酸氟桂利嗪等减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率。

 

0
浏览数:2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