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繁體中文 ENGLISH
  加盟热线:400 021 5919
 
 
 
防治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防治指南

老年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引起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很多。无论是脂蛋白的产生或由组织排泌入血过多,还是从血浆中清除减少,均可导致一种或多种脂蛋白在血浆中过度堆积。

 
1.获得性因素
(1)高脂肪饮食:饮食中的脂肪含量过多是引起高脂血症的常见原因。每日饮食中的胆固醇从200mg增至400mg时,可使TC水平上升0.13mmol/L。如果饱和脂肪酸的热量达到饮食总热量的14%,TC升高0.52mmol/L左右。
(2)体重增加:原发性(单纯性)肥胖和以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血浆TC和TG升高的常见获得性原因。体重增加一方面促进肝脏合成载脂蛋白B,使LDL的生成增加;另一方面还可增加体内胆固醇合成,使肝内胆固醇池扩大,并抑制LDL受体的合成和功能。
(3)增龄:血浆胆固醇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老年人LDL受体的活性降低,机体的分解代谢下降。由于体内胆酸的合成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使肝内胆固醇含量增加,可进一步抑制LDL受体的活性。此外,体重也随着增龄而有所增加,但排除体重因素以后,增龄本身可使血浆TC上升。
(4)雌激素缺乏:雌激素可增加LDL受体表达,促进LDL分解,绝经后,女性的血浆TC超过男性水平。
(5)药物:许多药物可干扰脂代谢,例如长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既可增加VLDL的生成,又可使VLDL转化为LDL增多,使血浆TC和TG均升高。噻嗪类利尿药和β受体阻滞药亦是导致血脂异常的常见原因。
(6)不良的生活习惯:大量摄入单糖使血糖升高,进而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多,后者可促进肝脏合成TG和VLDL;单糖还可改变VLDL的结构,使其清除减慢。此外,高糖膳食可诱导脂蛋白脂酶抑制因子apo-CⅢ基因的表达,血浆apo-CⅢ浓度升高可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减慢CM和VLDL中TG的水解,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乙醇可抑制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并使脂肪酸和和TG合成增多。吸烟使血浆TG升高,可能与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有关。运动可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HDL(特别是HDL4)水平。长期坚持锻炼,还可增加血浆中外源性TC的清除。相反,体内活动过少者易发生高脂蛋白血症。
 
2.基因缺陷
    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发生突变可导致脂蛋白降解酶活性降低,脂蛋白结构或受体缺陷使脂蛋白在体内的清除减少或分解代谢减慢;或增加脂蛋白的合成,影响脂肪的吸收等,引起各种类型的原发性血脂异常。例如,脂蛋白脂酶是清除CM和VLDL的主要酶,缺乏该酶可导致Ⅰ型高乳糜粒血症;酶活性下降可引起Ⅴ型高脂蛋白血症。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导致家族型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而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则分别是LDL受体和apoE基因突变所致等。
 
3.系统性疾病
    Ⅰ型糖尿病因胰岛素缺乏,可抑制脂蛋白酶活性,CM在血中聚积,TG和TC升高,高血糖使LDL过度糖化和氧化,是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重要机制之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肝脏的脂蛋白脂酶减少,VLDL清除减慢,同时可合并中密度脂蛋白(IDL)增多。胆道结石、肝脏肿瘤、胆汁性肝硬化、胆道闭锁等所致的胆道阻塞,使胆酸、胆固醇排入胆道发生障碍,引起血浆游离胆固醇和TG升高。肾脏疾病科引起VLDL和LDL合成增加,同时伴脂蛋白分解代谢减慢。肾病综合征时血TC和TG均升高,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和肾移植后患者主要为血浆TC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自身抗体与肝素结合,可抑制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异性蛋白可抑制血浆CM和VLDL的清除。脂肪营养不良者,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可伴有VLDL合成增多。
 

相关阅读:高脂血症的预防原则是什么?               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

0
浏览数: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