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一.什么是脑梗塞?
脑梗塞俗称“中风”或“脑卒中”。“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塞,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脑梗塞在所有中风中占70%至80%,近几年来明显增多,且向年轻化发展。有的病人仅仅27岁,但大多数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
脑梗塞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塞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使病人出现偏瘫、失语、偏侧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精神错乱、痴呆、甚至成为植物人,部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脑梗塞可致命。早期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人预后,减轻和减少致残。因为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发病后6小时内经过有效的溶栓治疗,可以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使脑梗塞痊愈率达到70%至80%,个别资料报道可达近90%,不留有任何后遗症。
二.脑梗塞护理要点:
1.休息与环境: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鼓励病人早期进行肢体活动,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2.溶栓治疗的护理: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意识和血压变化。注意监测有无活动性出血,如牙龈和鼻腔黏膜出血、黑便、皮肤青紫和瘀斑。定期监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3.血液净化防治:江夏体外血浆脂类吸附过滤器,是属于体外血浆净化治疗的一种,该系统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水平及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缺血性梗死治疗中的抗凝、降纤及血液稀释疗法等治疗原则。它能在两小时内迅速有效地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甘油三脂等脂持成分从而降低血液粘稠度,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方面,能全面降低高切、低切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及脑组织供氧能力,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这就从理论上为脑梗死尤其是合并有高脂血症的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方法且不受时间窗的限制。通过全国15家三甲医院临床试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脑疝发生的先兆,评估肢体瘫痪程度,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度平衡紊乱,备好各种药品和急救设施。
5.饮食护理: 给予病人低盐低脂、高营养易消化饮食,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给予鼻伺饮食。少量多餐,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6.保持大便通畅: 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如番泻叶、福松等。
7.预防并发症: 预防窒息和呼入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8.康复期护理: ①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关节强直、肌肉痉挛。②对于失语的病人给予言语功能训练,促进言语功能恢复。
9.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变化,尽量满足病人的正常需要,解除其不良情绪,增强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猜你喜欢:高脂血症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二次脑梗治疗 急性脑卒中DELP治疗系统